讳深莫如的四洞峡

讳深莫如的四洞峡

烈假散文2025-07-27 23:32:25
从来没有想到四洞峡有什么值得去看的,也不知道看了以后会不会再次发出“不来是遗憾一辈子,来了是一辈子遗憾”的感概。既然来了,就不管那么多了,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啊。只能是往怀里作揖了。好不容易进入了四
从来没有想到四洞峡有什么值得去看的,也不知道看了以后会不会再次发出“不来是遗憾一辈子,来了是一辈子遗憾”的感概。既然来了,就不管那么多了,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啊。
只能是往怀里作揖了。
好不容易进入了四洞峡景区,购买了门票后,被告知到景点还有十几公里。吓我一跳。导游说,四洞峡景区是咸丰县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的主景点,而坪坝营足有154平方公里,12万亩原始森林里,群山逶迤苍茫,林海浩瀚无边。
原来如此。
导游说,四洞峡是一处极为少见的穿洞群落奇观,也是罕见的地质构造景观。在2000米距离之内,一条峡谷从四座大山的山体对穿而过,形成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四个穿洞。四洞峡被土家人奉为民族圣地,本民族的子民谈论起这里都是三缄其口,对外界更是讳深莫如。
为什么讳深莫如?这其中有什么秘密?是不是导游掉我们的胃口啊?我看过这么多的洞穴,好象还没有听说一个洞穴有什么秘密。于是我急切地想知道这四个穿洞是如何的神秘了。
一、第一洞——巴蔓洞(巴神洞)
拾级而下,在薄雾中穿行2.8公里长的枫叶谷。这里的枫树很独特,从叶片上看,有五角的、七角的、九角的,多为单数,但是独有八角叶片的,当地人叫它“八角枫”。深秋时节,枫叶发红,加上成熟了的荔枝也是粉红的,似片片红霞点缀林间,所以把山谷也叫做“红霞谷”。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所以与“红霞谷”就无缘了。
峡谷两边的景色多半也没有什么太特殊的了。无非就是原始生态环境良好,有众多的珍稀树木得以保存。比如一路上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棵树叫见异思迁,那棵树叫永结同心,这棵树叫老来得子,那可树叫生死相依。
不过这不要紧,因为第一个洞就要到了。
第一个洞叫巴蔓洞。洞口高约60m,宽约40m,洞内呈“之”字形。我在洞口驻足半天。因为我糊涂了,我拼命的向上看,想看看洞口的最高处,但是很遗憾,我看到的是一片模糊,有一点海市蜃楼的味道。依稀在那高出有楼房,有枝叶,就是无法给我一个清楚的答案。我觉得好象到了一种特殊的境界,只是我说不清。
进入洞内,是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宽阔大厅,土家人把它称为“旱洞”。再回首高高的洞口,宛如半轮圆月挂在天边,朦朦胧胧,偶尔伸出的树枝与弯弯的洞口顶部融为一体,多么美丽悲凉的画卷啊。顿时我的脑海里涌出的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诗句,这样的天上人间,这样的半轮圆月,一种凄凉和孤单,让我的心好痛。
正沉浸在我的忧伤之中,我已经被同伴叫醒了。
导游正在介绍巴蔓洞的来历。巴蔓洞是纪念巴蔓子将军的。巴蔓子是东周末巴国将军。有一年,坏人作乱,把巴国王赶跑了,还到处残害百姓。因当时巴国与楚国关系友善,巴蔓子将军向楚国求援。到了楚国,楚王要巴蔓子答应楚国,如帮助巴国平息祸乱,巴国就割舍三个城池酬谢楚国。在楚军的援助下,巴国平息了祸乱。楚谴使者向巴蔓子索取三城,巴蔓子对使臣说:“国土不是我私人的财物,不能随便送人。我对楚王的许诺,我自己承担,请把我的头颅拿回去见楚王吧。”说完,举剑自刎。楚国使者将巴蔓子将军的头捧回楚国。楚王深为巴蔓子的爱国忠烈行为所感动,他说:我要是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忠臣该多好啊。他舍生保城,我还要三个城干什么?楚王于是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并教导臣民子孙要世代与巴国友好。巴国也以上卿之礼埋葬了他的身体。此事被土家最大的天神墨贴巴知道了,便施法将其头颅安放在了供奉土家神灵的四洞峡,一方面让它继续保护巴人圣祖廪君,另一方面也让他位列土家圣地接受朝拜。因而,得名“巴神洞”。
巴蔓子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深受人们敬仰。于是,巴蔓子就成了巴人(巴人后裔即土家族)精神的化身。
第二洞——神门洞(姑娘洞)
第二个洞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洞口真的就象一扇门一样,迎接着游客的到来。仿佛是一座天桥,也仿佛是一座城门。
靠近洞口的石壁光滑如削,显得庄严雄伟,气势恢宏。
右边的岩壁,很光滑,也很潮湿。到了冬天,这里挂满了冰挂,似一道冰瀑,玉凿冰雕,甚为壮观。这样的场景只能靠我们去想象了。
左边的岩壁,隐约呈现一个女人头像。是谁?导游不告诉我们,让我们去猜。后来才知道,那个女人是巴神夫人伊莲的侍女。伊莲被其夫巴蔓子误杀于洞内被追封为圣女后,这个忠诚的侍女就长久地在此等后她的主人了。由于她未婚,所以也称这里为“姑娘洞”。
第三洞——圣母洞(伊莲洞)
第三个洞是四洞峡的精华。
也许正是因为第二个洞的平乏,第三个洞才更显得神圣和隐晦。
远远望去,圣母洞所在的局部山脉酷似一正待分娩的裸妇仰卧于天地之间,肢体皆有,在一团茂密的树林之中,圣母洞清晰可见,其形其状,皆可意会。洞口顶端的上方有一股清泉飞泻而下,似天降珍珠,如片片雪花。只是现在的雨水不大,不然就非常壮观了。于是有人曾形象的说它是“生命之门”。
导游说,男人看了笑呵呵,女人看了羞答答。
在我们的不远处,还有一弯潭水,不就是一个婴儿的接生盆吗?
不得不惊叹造化神工的奇妙了。
据传,北宋著名词人黄庭坚当年路经此地,见洞形奇特,不禁留足观望,问洞名,嫌对母亲有亵渎之意,遂改名女娲洞。清末,一外国传教士到此,因不明女娲的由来,又改名为圣母洞,至此,该洞名沿用至今。
当地民风古朴,人多虔诚,人类原始的生殖崇拜在那里充分体现,人们以洞为图腾,敬为神灵,置身于此,那肃穆、圣洁、空灵的感觉始终包融着每一个朝拜者。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地人为什么对外界讳深莫如了。
另一种说法是,传说供奉在一洞的巴蔓子将军死后,其妻伊莲女悲痛无比,日夜思念丈夫,后来知道了丈夫被封为神,供奉在土家圣地。便带着一名侍女偷偷前往,想见上夫君一面。到了四洞峡外,被奉命守护圣地的士兵阻拦。伊莲苦苦哀求。士兵因感念巴蔓子将军为国捐躯,私自放伊莲入内,但将侍女留在了四洞峡外。伊莲女的行动惊动了洞内守护的巴蔓子将军,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