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书案

渭南书案

引物连类小说2026-02-03 15:10:36
言论自由、公民对国家机关有批评建议的权利,这些都是“万法之母”,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即使完全是依法行政,没有任何过错,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也有发表评论的权利,何况其有违法行
言论自由、公民对国家机关有批评建议的权利,这些都是“万法之母”,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即使完全是依法行政,没有任何过错,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也有发表评论的权利,何况其有违法行为,更有权对其实施舆论监督。最近发生的“渭南书案”中的受害者谢朝平,只是履行了一个公民基本权利,却换来了30天的牢狱之灾——

2010年8月19日傍晚,市石景山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发生了一件令租户谢朝平、李琼夫妇意想不到的事。
五点多钟,妻子李琼到厨房准备做饭,丈夫谢朝平仍穿汗衫短裤在客厅的电脑台前整理资料,这时节的北京天气仍很炎热。正在这时,“哐哐哐……”外面传来猛烈的敲门声。李琼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从厨房走进门厅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人口普查!”外面的人声调严厉。李琼刚把门打开,便涌进来七八个彪形大汉,其中一个问:“是房主吗?”李琼答:“不是。是租户。”“租户身份证叫什么名?”“谢朝平。”大汉们听罢,一拥而上,动作凶猛凌厉,迅即将伏案工作的谢朝平按倒在地,铐上了手铐。
李琼见状大惊,大声质问:“你们是谁?你们要干什么?”
其中一个大汉答:“警察!”
李琼听到此人是北京口音,问:“你们是八宝山派出所的吗?”
大汉答:“不是,朝阳分局的。”
“我们住的地方是石景山区八宝山派出所分管的,你们朝阳分局来干什么?”
“这你就不用管了!”
大汉们随即将谢朝平反铐在双人床的架子上。因手铐铐得很死,谢朝平手臂被“别烧鸡”高高吊起,感觉两只胳膊被就像被折断似的。没多久,谢朝平左边肩膀就肿起来了,他想尝试挪一下身子,马上遭厉声断喝:“别动!”大汉们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这套月租1400元的老式一室一厅内,没有书架,只有几个纸箱,纸箱中摆放最多的物品是谢朝平近年来发表的书刊、作品的手稿,以及大量的参考书籍和资料,显眼处摆放的书刊有《新闻采写编评》、《炎黄春秋》、《报告文学》,以及谢朝平供职过的《方圆法治》杂志等。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都是谢朝平凝聚心血之物,平时码放得整整齐齐。但是,在这次抄家中,这些东西连带笔记本电脑一台、录音笔一只、U盘两个全被抄走。他们搜查得很细,涉及每一个角落,哪怕是女主人放内衣内裤的私密地方,都翻查了一个遍。整个行动持续两个多小时。
谢朝平曾是一名执法二十多年的检察官,深谙法律程序,他说:“你们说是警察,怎么说也该出示一下证件吧?”一个大汉极不耐烦掏出证件,将证件推到谢朝平鼻尖。谢朝平往后移了移脑袋,调整好视线,才辨认清楚。他继而要求搜查人员写了一个物品查抄清单,有个警察照办了,但写完后装进自己口袋。
抄完家,准备带人走时,警察让李琼在《拘传证》上签字,李琼问:“老谢到底犯的什么罪?”
“自己看吧!”李琼看到《拘传证》上有违反刑事诉讼法XX条,她还是看不明白,反复追问,有一人很不耐烦地说:“非法经营。知道了吧?”
李琼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就签了字。在李琼的一再要求下,警察留下一个电话号码。事办完,警察将谢朝平从床架上解下,推搡着往外走。李琼看到人真的要被带走了,而丈夫因天热只穿了个汗衫短裤。李琼赶紧上去拦住说:“不行,他还没有穿裤子呢,咋走啊?”有一人大声说:“把她一块带走,她包庇!”“我怎么包庇啊?老谢过去也是执法多年的检察官,你们不是提倡文明执法吗,怎么连裤子都不让穿就抓走?不穿裤子,说什么我也不让走!”
警察们无奈,只好让谢朝平穿上长裤,然后推推搡搡带走了。
丈夫被抓走,李琼焦急万分,到处打听,听说丈夫开始被关在朝阳分局看守所,她马上赶到那里。看守所大门威严冷峻,门口有卫兵把守,李琼进不去。天正下着暴雨,李琼围着看守所的外墙边踯躅,边走边用四川老家话喊:“老谢,老谢啊……”围墙高高,铁网森森,里面没有任何回应,身边只有风声雨声。李琼浑身湿透,脸上已分不清雨水、泪水……她仍不死心,像疯了一样,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老谢,老谢啊……”呼喊了几个小时,直到嗓子喊哑发不出声,人累得蹲在地上。看门的卫兵动了此隐之心,走近前问:“阿姨,这么大的雨,您还不躲一躲,到底怎么啦?”李琼说:“我爱人是写书的,遭人报复,被抓到你们这里来了,我不知道他关在哪儿?情况怎么样?”卫兵说:“今天不行了,星期一再来吧,星期一安排家属接访,您到时再来了解了解。别哭了,赶紧回家吧……”

谢朝平,1955年生,四川平昌人,老家在农村,当过老师,后通过考试到达县监察局工作,再后被调进达州市检察院。2005年,谢朝平从四川省达州市某检察院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从四川来到北京,应聘到《检察日报》下属《方圆》杂志社当记者。谢朝平爱写作,题材触及社会现实,曾有多篇报告文学获奖,并出版过一本叫《罪恶家族》的检察官手记,也曾报道过山西黑煤窑事件。
妻子李琼,曾是达州钢铁厂工人,1986年经人介绍与谢朝平相识,1987年结婚。二人育有一子一女,现均在四川工作。在李琼眼里,丈夫是一位耿直、刚烈、嫉恶如仇、敢摸老虎屁股的人。李琼敬仰丈夫的品格,默默支持他的写作,相夫教子,承揽全部家务。
李琼介绍,4年前,作为《方圆》杂志社记者,谢朝平奉命到渭南采访移民款被挪用一事。2003年8月,黄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渭河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暴雨,华阴市的高家村、罗西村等11个村庄被定为泄洪区。洪水过后,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将陕西省上报的灾区3474户村民外迁。按照国家、地方、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按照每户1.7万元的标准补助,中央补助共计5906万元。但直到2006年,村民仅获得50万元救灾款。经过采访,谢朝平写成《655次举报》等两篇稿件,也因此和三门峡库区移民建立了联系。
这次采访的经历,谢朝平有个意外的收获——采访到了过去谁也没有采访到的原渭南地区移民办主任程远,从程远等处获得了近十公斤的材料。从那一摞厚厚的材料里,谢朝平终于明白了在移民问题上发生这一切的原因,也渐渐领悟出了渭南市在特殊时期、特殊事件上特殊的“政治生态”——那些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