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类人性

另一类人性

扑梭梭杂文2025-09-29 04:22:13
没有真正罪恶的人,只有不幸的人。只是若不幸的人不能过早的醒悟,则会给其他的人带来不幸,或者使其他的人趋于不幸。——题记怀着善良和荣誉的期望,我无所畏惧的直视前方。只是这前方,着实有些渺茫。很多时候,我
没有真正罪恶的人,只有不幸的人。只是若不幸的人不能过早的醒悟,则会给其他的人带来不幸,或者使其他的人趋于不幸。
——题记
怀着善良和荣誉的期望,我无所畏惧的直视前方。只是这前方,着实有些渺茫。很多时候,我踟躇着,象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式的活在现实这个大熔炉里。而既是熔炉,则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锻炼人意志,培养人的能力的境地。所以尽管有时候很有些消沉,也不得不使自己尽快的回复积极的本身。并且,正如我在《一封信》里所提到的那样:生命在继续,生命要继续。只要生命还没有完结,我们就有权利好好的活着。
可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些人过早的承受着他(她)们那个年龄段里所不应承受的事,有些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甚至是尊严去从事那些他(她)们原本作呕的事。如果我举例,则可以举出上百的例子来。可是这里我不了,我无法将那些叫人难以名状难以阐释的事实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们很多人也都是那种过早的承受生活的压力,情感的苦困,现实的压迫的人。可是我想说,我们不应该在未曾接触之前仅仅受幻想的支配,倘若无法避免,那么也请大家不要在事后仅仅受那遭遇的支配。
有些人,我这里其实主要是想谈谈那些靠肉体或者媚笑生存的人。
很多人对于这类人都怀着不屑,甚至是鄙视。也有人因为听说过或者接触过一些为了父母为了孩子而不得不干这行的人而唏嘘不已。不过不管接触的是哪方面,都不可能是对这类群体的人的普遍心理的一种揭示。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能把人全划分出来。
有朋友问过我:什么人最聪明?我回答:哲人。但是她告诉我:是女人,是那些“公关小姐”。我问为什么?她告诉我,去那些场所的人,什么类型都有,而作为公关小姐,就是要学会和不同的人进行周旋,而目的,这里自不必明说。
听此解释,我真的无言以对。
我去过那样的场所。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我也在那样的场所工作过,但我没有做出过任何于自己的良心不安的事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工作的那段时间,认识了几个做三陪的女人。并且通过交谈,让她们对我放心,让她们把我与那些在那类场所里寻欢作乐的人划分开来。我问过她们许多问题,尽管我不能把这些回答当作至理。
有些人,是因为感情的受挫,一时想不开,堕落成这样,而终于无法自拔;有些人,是因为生活的艰辛,自己丧失了靠正当的途径获取生存的必须的能力而不得不这样;有些人,则是因为不爱惜自己,轻视自己而踏上了这条路。
我一直觉得,除了喜欢与文字打交道或者追求艺术的人的情感丰富外,然后便是这类人。他(她)们不是无情,而是不得不无情。
情何以堪?他(她)们要拿什么去面对那唯美的情感世界。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然而去那类场所逍遥快活的人又有几人能看到这一点?也罢,既是寻欢作乐,又何必在意这一点呢?所谓婊子无义,戏子无情,其中,有一句便是指这类人吧!然而当今的形式是,宁愿做那能赚钱的行业,也不愿意做一个穷人。对于穷人的小觑,原来竟已远远的超过了干这行的人。这个社会,这么些人,究竟变成了怎样?是堕落,还是进步了?
周国平先生在《爱的反义词》里写过这类话:“孤独者与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冷漠者,干这行的人不冷漠行吗?可是他(她)们真的不会爱吗?我倒宁愿将里面的恨者与冷漠者换个位置。我们都应该清楚,有些人是外冷心热的,有些人则是外热心冷的。看一个人,实在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爱情,爱情不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不论是对从事何种职业的人来说。爱情,应该就是人性,是两性关系剖面上的人性。我一直觉得,从事这行职业的人最终都是有他(她)们的归宿的。我不知道他(她)们的归宿究竟是什么。只听说大多数从事这行的人,之后大概都会选择去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我想过去帮助他(她)们,可是我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一整套合乎实际的理论作为支配。我又想,其实他(她)们心里也自是有一套为人处事的“哲学”的。可是,可是我真的很为他(她)们感到悲哀,感到无限的凄凉。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又是什么造成了他(她)们这,几乎是注定了的命运?
人们提倡关爱,但似乎不针对于他(她)们。我想起一名作家所说过的话:不要企图用关爱去消除一切隔膜。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爱爱蜕变为精神强暴。我忽的又想起上次一个欲找我“一夜情”的朋友来,这里我说朋友,我和她现在的确是朋友。我给她说过,我想知道她的心理历程,或者更多。我说我只是想知道,想更好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个人都有归宿,之前的好些话,我对她也说过。我曾担心,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伤害,是将她的残缺的躯体与灵魂的伤疤揭开。可是我告诉自己,我必须得这么做。
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些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人事来,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习以为常的。余秋雨先生说过:“高尚总会遇见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辞,千古皆然。”但是我们要拿什么去证明何种高尚,何种卑劣?我没有相关的知识来证明这一点,也没有相当的能力来给予大众一个适合的评价标准,可是我用心想过,我以我的所经所感来告诉朋友们:“高尚之所以高尚,是纠其目的为的谁;卑劣之所以卑劣,是纠其实质恶与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