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的杨家将

戏曲舞台上的杨家将

蜂蚁杂文2025-10-16 04:13:25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几乎家喻户晓,电影、评书、戏曲中的杨门女将是我们那时的英雄偶像,穆桂英,佘太君、杨排风、八姐九妹,十二寡妇,我们津津乐道。辕门斩子,潘杨松,穆桂英挂帅,谁人不知,哪个不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几乎家喻户晓,电影、评书、戏曲中的杨门女将是我们那时的英雄偶像,穆桂英,佘太君、杨排风、八姐九妹,十二寡妇,我们津津乐道。辕门斩子,潘杨松,穆桂英挂帅,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乡下的戏台底下,杨家将的折子戏,只要锣鼓家伙一响,家家户户的老少戏迷,全家出动,积聚戏台。无论是河北梆子,还是保定老调,都让痴迷杨家将故事的乡下人,大饱耳福,过足戏瘾,家家的炕头饭桌上,所有的娱乐话题离不了那战死疆场保家卫国的杨家将。
总也忘不了,十来岁那年正月寒假里,因为一场杨门女将的戏票,向拖着父母的后腿信誓旦旦地许下诺言:一日三餐我可以刷锅我还能洗碗,烧火做饭全部承包,说到做到,决不食言。为了一睹戏台上的穆桂英的风采,我可以放弃任何少年时代的好玩的、好吃的、好穿的,只要父母答应给我几毛钱,让我临开场前早早地来到戏台底下,乖乖地等锣鼓家伙敲响,脖子伸直喽,眼睛瞪得溜圆,耳朵只管竖起来,将所有的听觉视觉内心感觉交付与舞台上的《杨家将》,让那一波三折,百转千回、绕梁三日梆子唱腔容纳于心。
长大以后,除了迷恋河北家乡戏,喜欢家乡保定老调《潘杨松》、河北梆子《辕门斩子》,河南豫剧马金凤唱的《穆桂英挂帅》,更加迷恋上了国粹京剧,因为每年元旦的京剧晚会,其中少不了经典剧目《杨家将》名家唱段,梨园京剧行当里的生旦净末丑样样喜欢,常常买来整出的《辕门斩子》戏曲光碟,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品赏,真好像又回到了二十几年前,少了戏台底下的热闹喧嚣,却逐渐提高了成熟以后戏曲欣赏品位,以及对现在越来越不景气的中国戏曲的反思:传统戏,尽管它们有着曲折的情节,精湛的表演,独特的民族气派,动人的美感魅力,但是它终难抵挡外来文化娱乐的进军,电视网络传媒,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的大肆冲击,我们民族自己的戏曲各剧种的优秀传统戏,虽然他们经过了无数艺术家的千锤百炼,但是不得不面临着观众越来越稀少的不堪局面。就连穆桂英挂帅这样的经典好戏都比不上二三流歌星的演唱会,更能吸引年轻的观众。
2007年元旦以后,河北电视台开始热播的《荀慧生》,京剧四大名旦重新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谈论的娱乐话题,让我这个二十几年的戏迷突然有了与人交流的平台,我的戏曲欣赏不再寂寞孤单,我对戏曲的偏爱一下子有了市场,烂熟于心的杨家将信手拈来,讲给十年岁的孩子听,小孩儿洗耳恭听,和年轻人讲舞台上四大名旦都有谁演过的杨门女将,年轻人也爱与电视剧中的人物对号入座,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回忆小时候看杨家将,听杨家将,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将近不惑之年突然感觉着年轻了许多。
我最爱给别人聊侃的就是大戏河北梆子《辕门斩子》杨延景大败于穆桂英,愤怒返营。杨宗保由穆柯寨而回,杨延景责备儿子临阵招亲,娶穆桂英为妻,决定按军法将其斩之。部将孟良焦赞,母亲佘太君和八贤王赵德芳前来请求赦免,杨延景执意不从。穆桂英率穆瓜及部下五百余人来献降龙木,穆桂英看见杨宗保绑在辕门外待斩,入帐求情,并且自己亲自领命大破辽国的天门阵,杨延景始准其情,赦免杨宗保。河北梆子的剧本来源于清《昭代萧韶》。京剧剧本又将河北梆子中的主要人物杨延景改成了杨延昭,杨延昭其人《宋史》卷二七二有传,为杨业之子,本名延朗,又名延昭。《辕门斩子》经过了京剧几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提炼,最后成为一出老生行的经典剧目,它与《斩马谡》、《斩黄袍》并称“三斩”。
而穆桂英一角我能将马金凤唱的“辕门外听的三声炮……”河北梆子的悲腔悲调,再到京剧梅派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穆桂英的经典唱腔一一道来。其中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演的穆桂英挂帅成了中华民族戏曲史上一曲华彩乐章。排演此戏时,梅先生已是六十有五的高龄,但是舞台风采决不减当年。该戏作为梅先生生前创作的收山之作,一经演出便引起轰动,同时成为一出梅派的代表剧目。其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就应该数“捧印”一场。在这场戏里,最出彩的就是穆桂英挂帅前后两种不同的复杂心理,“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所以她才”誓不为宋天子领兵上阵。但是经过佘老太君的“救兵救火古来训,退敌不求加恩宠”的教育,特别是百岁老人的一句:你不挂帅我挂帅,你不领兵我领兵的振耳如馈的誓言后,最终激发出这位当年大破天门阵女英雄的豪情壮志,于是唱出了京剧的传世之作的是[西皮散板]转[快板]再转[散板]成套唱腔。其中梅先生表演“捧印”时的身段美不胜收,大师是把一些大武生的身段化在了穆桂英身上,他撷取了武生杨小楼在《青石山》中关平“托印”的身段,吸收了《铁笼山》姜维的观星动作,又将《一箭仇》中史文恭的回庄使用的身段编成舞蹈,配以[九锤半]锣鼓。使这十六句唱一气呵成,缓时如小桥流水,急时如珠走玉盘。将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舞台上。
而电影《杨门女将》的拍摄更是让电影观众过足了戏瘾。电影是根据民间传说《十二寡妇征西》和扬剧《百岁挂帅》改编而成的。电影写的是:天波府喜气盈门,百岁老人佘太君正在为镇守边关的孙子杨宗保举办五十寿宴,从边关回来的焦廷贵、孟怀源带来了杨宗保阵亡的噩耗,立时寿堂变灵堂,杨门一时陷入悲痛之中,这时,朝廷畏惧强敌,意欲求和,佘太君力抑悲愤,率领孀居的儿媳、孙媳和重孙子杨文广等,驳斥了以王辉为首的主和派的谬见,在丞相寇准的支持下凛然挂帅,全家出征。年轻的杨文广也立请出征替父报仇,其母穆桂英也愿意儿子上阵,但祖母柴郡主却担心杨门只此独子,不准前行。佘太君令她们母子比武,以定去留。校场比武中,杨文广在七祖母的授意和母亲的暗让下,用梅花枪取胜,终随军去至边关。阵前一仗,来犯的西夏王大败,退回老营,凭借天险顽守,并设计欲将文广诳进绝谷,以威胁杨家。其计为太君和桂英识破,她们根据杨宗保生前绝谷探道的遗言和马夫张彪的陈述,证实葫芦谷内确有栈道可以飞跃天险,奇袭敌营。于是穆桂英请求将计就计闯进谷去,太君允准,并将杨宗保的坐骑白龙马赠给杨文广,以壮其行。穆桂英母子、杨七娘率精锐小分队闯进绝谷后,历尽艰险几经波折,终于在识途老马的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