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这座山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在我眼里,他性格暴躁,对我和姐姐要求严格,是个不可亲近的人物。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傍晚在饭桌上,好像是为了学习的事,他对姐姐大发雷霆,后来竟然让姐姐别吃晚饭了,滚出门去。姐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在我眼里,他性格暴躁,对我和姐姐要求严格,是个不可亲近的人物。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傍晚在饭桌上,好像是为了学习的事,他对姐姐大发雷霆,后来竟然让姐姐别吃晚饭了,滚出门去。姐姐脾气犟,听了这话也不讨饶,真的将碗筷一放,到门外屋檐下站着。挨骂的虽然不是我,但我被父亲铁青的脸色和大声训斥的声音吓住了。听到姐姐在屋外哭,我忍不住默默地流眼泪。咸咸的泪水拌着饭咽下去,我的心里充满了惊恐。
读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星期三下午,趁父亲上班不在家,我约了几个同学,并借了一台游戏机回家玩。正当我们玩得起劲大呼小叫时,没想到父亲提前回家了——家里窗户坏了,他请了人来修。看到我们在玩游戏,他也不说什么,只是虎着个脸,差遣我拿这个拿那个。我同学看情形不对,顿时安静下来,接着纷纷表示要走了。看着同学一个个离开,我感到了一种屈辱。
这两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是如此深刻,现在回想起,我还能理解自己当时的心情。童年时期,我觉得自己很不幸,遇到这么一个严厉的父亲,他发怒时瞪大的眼睛,铜锣一样的嗓门,蒲扇一样布满老茧的手掌,都让我胆战心惊。
因为敬畏,所以疏远。上初中后我和父亲之间的话变得很少。他最关心的是我的学习。因为工作忙,平时也没有休息天,所以父亲喜欢吃晚饭时在饭桌上询问我学校里的情况。而我每次都是随便敷衍几句,三口两口吃完饭,然后就借口做作业逃到楼上去。我觉得自己和他坐在一起没话说,有两次我甚至连成绩单也没给他看——尽管我考得很好。为此父亲曾经发过火,但我依然我行我素,他对此很无奈。那个时候,我的个头已经和他一般高了,他不再对我扬起手掌。
不过,在父亲的管教下,我从小学习用功成绩优秀,一直让家人引以为傲,后来以全校第一的分数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
中师要到外地去读,只能住宿,家人对我很不放心,临行前反复交代这个交代那个。但是我从未考虑独立生活的困难,相反一想到即将开始的自由生活,心里就充满了兴奋。在开学报到的那一天,家人帮我安顿好宿舍后,我送他们离开,与他们分手的那一刻,我没有感到丝毫悲伤。后来母亲还多次耿耿于怀地提起一个细节,说我当时在校门口转身就走,没有再回头看一眼他们。
确实,我从未留恋过家。听说有些女生因为想家夜里躲在被窝里哭,我觉得无法理解。在家里,父亲的威严无处不在。父亲就像一座高山,我一直生活在他的阴影里。现在,他鞭长莫及,我感到轻松自由。
不过,父亲仍努力想掌握我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他要求我每两周给他写一封信,并要达到一定的字数。为此,开学初他特意买了一叠信封和邮票给我。对于这个任务,刚开始我还能按时按量地完成,但是慢慢的,我的信由两周一封减少为一月一封,字数也由几张纸变为一张甚至半张纸,内容除了报流水帐,就是索要生活费。
但是有一次,我主动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写了足足有4张纸。我在信中对父亲一改以往“您”的尊称,直呼“你”,并对父亲说,我和他之间是平等的,我已经开始长大,有自己的思想。时至今天,我已经忘记给父亲写这么一封信的具体缘由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写信时自己胸中的那股冲动,我把这封信当成了成长的宣言书。在那段躁动而又懵懂的岁月里,我开始努力摆脱父亲的控制,试图挑战父亲的权威,显示自我存在的价值。我想,所谓青春叛逆,其中多少有这种心理。
我的成长宣言也许起了作用,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了改变。每次打电话给我,他除了询问学习外,还会提醒我,吃饱了别饿肚子,天冷了记得多穿衣服,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他似乎也不知道和我说些什么合适,总是会交代这些,而以前在家时,这些都是母亲叮嘱的话。我嘴上答应着,连声说“晓得晓得”,其实心里觉得他有点烦。
上大学后,我离家更远了。我不再写信,只是打电话回家。父亲开始买IC磁卡给我。在葱葱郁郁的大学校园里,当我第一次读到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时,我的心一下被打动了:“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多好的父亲,多么令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啊!
大学期间,除了寒暑假,我平时很少回家。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像待客一样特意多买几个菜。吃饭的时候,父亲会让我陪他喝两杯,有时甚至主动给我倒上酒,不过他总忘不了加一句:“在学校可不能喝酒啊。”这待遇让我多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和他的话比以前多了。但我们的交谈一般都不深入,限于一些具体事务,全然没有那种“兄弟”般的感觉。
我那时成长的躁动已渐趋冷静,我开始尝试着分析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我觉得,之所以我们之间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与父亲的为人严厉、脾气暴躁有关。父亲也许信奉“棒头上出孝子”的老话,当姐姐和我犯错误时,他习惯以训斥甚至是棍棒来进行教育,这给幼小的我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形成与他心灵的隔膜,最终导致我长大后对他的疏远。但客观上来讲,父亲的严格教育给了我很大促进,帮我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这让我在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三那年,当我决定要考研时,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么几句:“功到自然成,不能半途松。身体是根本,体强才能成。家事你毋念,万事学为重。”父亲的这封信我至今仍保留着。在艰苦复习的日子里,这封信给了我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并且第一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尽管没有与他交谈一个字,但我能体会父亲心中对我的的支持与鼓励。
这几年来,我越来越有这样一个认识,随和的的父亲就像一条河流,他以活泼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子女前行,而严厉的父亲,就像一座高山,他会以强悍的方式在子女成长的道路上设置种种障碍。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不爱你,正如一篇题为《父亲的爱》的文章中所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长大成年后,当你翻越了这座高山,回过头来你会发现,父亲以他自己的方式锻炼了你,让你在爬山的过程中学到更多,懂得更多,体会到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