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活着》后感

读余华《活着》后感

同貌杂文2025-08-16 01:45:50
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把余华写的《活着》这部发人深思的小说看了个精光,如同一个饥肠辘辘的浪儿看到一碗香喷喷的大杂面一样兴奋。作者从一个花花少年写到一个白发老头,之间的繁华与落败直叫人反思。这是一部生活史,
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把余华写的《活着》这部发人深思的小说看了个精光,如同一个饥肠辘辘的浪儿看到一碗香喷喷的大杂面一样兴奋。作者从一个花花少年写到一个白发老头,之间的繁华与落败直叫人反思。这是一部生活史,一部辛酸史,一部催泪史,一场闹剧与悲剧的完美结合。"落花流水去无意,沧桑岁月刻心骨。"余华笔下的这个看似悲又似喜的人物为大家心灵进行了一次淘洗,明人眼,净人心。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那一幕幕悲剧的重复上演实难让我堵截那翻滚的泪水,迷糊的双眼变成了无声的抽泣。
富贵,大福大贵,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字眼,原本是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象征,然而用在余华笔下人物的身上却上演了一幕悲情剧。《活着》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地主的独生子——富贵。年少时,好赌成性,仗着自个父亲的势力和财力整天花天酒地,吃喝漂赌,无所不为,甚至十分的过分,虽有闲妻乖女儿,却整天呆在青楼里与那些所谓的城市花公子们鬼混在一起。清晨还得骑在一个从青楼里挑好的胖妓女身上向老丈人请安,直吓的他老丈人羞得往内屋里躲。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家有钱呢,这世上,对那些人来说有钱就等于有了一切,就可以为所欲为。富贵虽精明,可在赌场上却成了个白痴,爱被人算计,赢点小钱就高兴的像疯了似的,却不知这是老行情里面的诱饵,这就是所谓的先让着点,给你点甜头,然后把你这条大鱼给钓上勾。日积月累,富贵在青楼赌桌上欠下的债比他的家产还多,直到那时,他才如梦初醒,才学会了反思,可一切都晚了,他的父亲因此而逝去了,老丈人也憋不住气把大肚的女儿接了回去,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女儿凤霞和他自己。
后来,他们只能住在一间茅房里过生计,突然有一天,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有庆来了,这使得他母亲和他高兴的要死。没了钱,日子难过呀!又要养大养小,他只能去当细皮嫩肉的饿佃农,幸亏老母亲,妻子,女儿都能凑和着帮做一些农活和家务活,才稍微缓解了他肩上的负担。本来这样安宁的日子也算清净,至少可以让他好好的反省自己,然而老天却让他哭笑不得。母亲因受了点风寒而大病不起,不得以时他才进城找郎中,可不幸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这一去可是三年呀!三年来,对于他那个家,杳无音讯,整天都是被共产党围着轰炸,可他的命也算是够大的,被抓了当俘虏,他以为这下子是死定了,可万万没想到共产党是如此的仁慈,不仅给像他这样的饭吃,还给了他们一些铜钱让他们回家团聚去了。那个美呀,可高兴死他了。几百里路,他几乎是跑着回去的,对亲人的思念呀,此刻尽显无疑。
终于回到了家乡,看见的还是那个茅房,新添的只有茅房边的一座坟墓和长大的女儿儿子,以及劳累的妻子。此情此景,他落泪了,因为有个完整的家对现在的他来说是多么重要。三年了,当妻子自留地回来看见他时,又是一把辛酸泪,里面包含了幸福的成分。妻子一吐苦言,当他得知老母亲在他走后不久就去世了,女儿因一场大病也变得又聋又哑时,他的心在抽搐,喉咙也变得哽咽,诸如这样的痛楚又能怎样,惟有坚强的活着,才是交给祖先的最好答卷。后来的事,我在这也不想一一细说。接下来,儿子,女儿,女婿,妻子,外甥都因种种的不幸悄然地,悲怆地离开了人世,他们死得是那样安详却不值,直叫人跟着落泪。可话还得说回来,哭又能改变什么呢?
所有的延续如今却换得他的苍老,光辉耀祖的宏图大业如今也已成一潭死水,他的人生在外人看来只能用不幸来概括,然而我不已为然,我觉得他还是幸福的,因为他看透了人生,他还延续着活着的使命,我想这也是作者用心良苦之处吧!写出这样的小说,真不知作者自己能承受的住几分心灵的隐痛,那种全身心的淘洗才是作者给读者最好的礼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