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杨显群词《又见洪湖》

评杨显群词《又见洪湖》

喧传杂文2026-01-03 17:13:44
今天再一次重读了杨显群的歌词作品《又见洪湖》,依然被该词作品的民歌风味所吸引,这是一首渔歌作品,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被该词作品给打动了,不假思索就在论坛给该词作品加上精华并推荐到网站上发表列入精品栏。在
今天再一次重读了杨显群的歌词作品《又见洪湖》,依然被该词作品的民歌风味所吸引,这是一首渔歌作品,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被该词作品给打动了,不假思索就在论坛给该词作品加上精华并推荐到网站上发表列入精品栏。
在读此作品时,脑海中的音符就跟着我踏着杨显群的词作《又见洪湖》进入一个美丽旖旎的湖光山色的世界。这是江南的一首绝唱,在湖北的西南腹,生命拔动着琴弦,奏鸣七百六十平方公里湖面的喧嚣。在词作品中,我似乎看到了渔牧的落霞,映着如火的湖面,烧红了半边天;波光帆影,渔舟点点,白鹭群飞……一叶小舟摇来采菱姑娘啊!还有远处晚归的渔舟啊!今夜的渔歌将颤粟你的思绪;渔歌在飘扬,飞落在落霞的爱情里,地久天长……在湖面,春风落处听不见波涛的飘落声……我久久不能从这飘扬着音符的文字中走出来……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这种感觉给人呈现出醉意飘渺、浮想联翩的状态,这是一幅美丽神奇的画卷。请看:“一叶小舟摇来采菱姑娘,一汪绿水围绕身旁”、“听不完的是乡间小唱,看不尽的是自然风光”,这是多么诱人的人间天堂啊!
词的上片是写景,主要描写了洪湖旖旎的自然风光,把人带入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词的下片是抒情,主要描写了洪湖的沧桑变迁,让人感受洪湖历史的厚重。此词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法是“寓情于景”,这也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常用的创作手法,文学语言作品在表情达意时,不直接点破,而必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之中。如司空图在《诗品》中谈“含蓄”时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已,若不堪忧”,孙联奎在他的《诗品臆说》中解释时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着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此解释深得原文之精髓。本来“不著一字”,不是不要文字,而只是说不直接地抒发胸中之意,而以景物烘托之,这也就是“含蓄”。又比如宋代的梅圣愈还进一步把文学语言作品的情与景之感觉与“言外之意”联系了起来,他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如在目前”,突出了文学语言作品所构造的情与景之感觉世界必须极其鲜明而生动,可感性极强,而这也正是产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首要条件,使人产生想象于无穷之境界的艺术效果。
综观杨显群这首词作品《又见洪湖》的整体,该词给人印象是用字、组词、造句率直而细腻,表达准确而富有变化。整个作品形象鲜明,细节生动,语言质朴,对仗工整,比喻恰当,想象新奇,主题丰满,音乐性强,具有民歌的民气与歌味,富有比较强的艺术魅力!
从杨显群这首词作品《又见洪湖》中还可以让初学写词的作者学习到民歌的民气与歌味,不使用僻字、怪词和鬼句,要通俗易懂,语言平实却有文采,这是自律。无论写什么,总为广大读者(听众)着想,注意音韵,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既可读,也可唱。象杨显群这样的歌词作品比起眼下一些歌词作者写的一些充斥着贵族气、胭脂气、劣绅气以及痞子气而存心让人读不懂的歌词更具有生命力。
今天,再借评论杨显群词作《又见洪湖》之机,说几句题外话,我觉得青年的歌词作者如果想在歌词创作上有所突破的话,应该有补上民歌这一课的必要,到民间去,听一些田夫野老、樵哥渔妹的原生态歌唱,研读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从中吸取精华,以滋润、改进自己的歌词作品。否则,脱离群众的歌词作品永远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附:《又见洪湖》词:杨显群曲:羊羊
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呀儿喂……
一湾荷塘啊哎远近闻名哎,
一缕清香啊哎依旧芬芳。
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
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哟喂依儿呀依哟。
一叶小舟摇来采菱姑娘,
一汪绿水围绕身旁。
又见洪湖,又见水乡,
又见洪湖,又见水乡,
听不完的是乡间小唱,
看不尽的是自然风光,
你是鱼米之乡人间天堂!
你是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人间天堂!天堂!

几番风雨啊哎曾经掠过哎,
几声号角啊哎依然回荡。
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
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哟喂依儿呀依哟。
几条大街连着老城沧桑,
几座新镇换了模样。
又见洪湖,又见水乡,
又见洪湖,又见水乡,
说不完的是英雄故事,
吃不完的是碧水莲香,
你是那首赞歌琴声悠长!
你是那首赞歌琴声悠长!琴声悠长!悠长!
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又见洪湖,依儿依儿呀儿呀儿依哎,又见水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