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避免交往中尴尬的好办法人们在交往中,有时本不想往来,但是形势逼廹又得不往来的时候,“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一个避免交往中尴尬的好办法。在《论语》中有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
――避免交往中尴尬的好办法人们在交往中,有时本不想往来,但是形势逼廹又得不往来的时候,“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一个避免交往中尴尬的好办法。
在《论语》中有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
某年,在鲁国季氏家主持工作的阳货,听说孔子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大知识分子,忽然想跟孔子谈谈请孔子出来做官的事情,决定要与孔子谈谈。阳货当时的身份,已经是公务员阶层,属于“大夫”一级的人物。孔子是知识分子,是低于大夫一级的“士”。阳货决定登门去拜望孔子,大夫去看“士”,那是“礼贤下士”,很给孔子面子的。阳货去的时候,专门带去了一只蒸熟了的小猪作为见面礼。阳货到了孔子家,可是孔子不跟他见面,不接待他,不跟他说话。表现出不合作的架势。对于孔子如此不礼貌的举动,阳货很聪明。你孔子不愿意与我阳货面对面交流,我不计较,我不生气,我把礼物留下,我回家去,我知道你孔子会怎么办。
阳货狡猾大大的。他遵循当时的礼仪规范,又是登门拜访,又是馈赠礼品,“来而不往非礼也”,我阳货如此的礼贤下士,你孔子能回避我一时,可以无动于衷,难道你能回避我多时?不回访我?难道你号称礼仪大师孔子敢违背公认礼仪行为准则,落下“非礼”的名声。阳货这是用礼仪的规则来绑架孔子,逼廹孔子来找他。
试想:人家阳货走了,孔子看着阳货送来的礼物,真有点“客走主人难”。人家阳货送来的那是香喷喷的蒸小猪呵,那明明是要我上门的邀请信,是钓我上勾的钓饵!我孔夫子原来不理人家,是想维护我独立之人格。如果我现在还不理人家,退后一步说,吃了人家的东西,总应该说一声谢谢吧!否则,那不仅仅是违背了人之常情,更是违背了礼仪道德的规范。你看人家阳货这样大人大度,有包容之心,我孔子真的就一声不哼地就把人家送来的东西吃了,那样就太不懂规矩了!我孔子以后怎么在鲁国混。目前唯一的办法,只有去回访阳货了,缓解僵持的局面,保持自己礼尚“从周”的理想的光辉形象。但是,孔子转而一想,要是去回访,必然要与阳货面对面,这么一来,岂不不就正好中了阳货的圈套?再说原来人家登门来拜访,自己躲着不肯跟人家见面,现在自己却主动上门,不是显得自己原先的举动太欠考虑,太不成熟。面对人家阳货,自己一定十分尴尬。
去还是不去回访阳货?对于孔子来说,现在的确是个难题。怎么办?
孔子何许人也!孔子决定,“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孔子打听到人家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到人家阳货家里去拜访阳货。
“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好方法!既“拜之”,又趁其“亡也”!既不见面,又表达感谢的意思。这一着,化解了交往中避免必须要面对面的尴尬的难题。
好一个“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这里有孔子做人处事的大学问,一个如何应付那些厚着脸皮上门要求结交的人的大学问。
“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一个饱含智慧的策略。好!
首先,虽然我不愿意交往,我即往“拜之”,表示我有以德报德的高尚品德。
第二,虽然你来的时候我拒绝了见面,但是对于你的礼貌,我有了合乎礼仪规范的“拜之”的回应。
第三,虽然那时我“不见”,但是现在我找到一个适当的“时其亡也”的机会,我来回访你,我坚持了原来拒绝与你面对面交往的原则。
第四,虽然我回访了你,由于你“时其亡也,”我避免了还礼时出现的必须与你面对面的尴尬。
第五,我们做到了“礼尚往来”,但是不见面,我避免了讨论自己不愿意说的话题。
第六,我们都是体面的人物,你来访,我没有接见你,我回访,你好没有接见我,大家都不丢面子,保持了尊严。
总之,好处多多。
“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一种现在我们还在时不时用一下的好办法。所以孟子表扬孔子的时候有说:“孔子圣之时也。”
人算不如天算。虽然,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的时候,在去人家阳货家的路上遇到了阳货。还是谈了人家想说的话。虽然,这次谈话,孔子开始的时候有些尴尬,但是,这次谈话却给了孔子一次从政的机会,改变了孔子的初衷,孔子也由于这次谈话当了一回政治家。
因此,我们可以说“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避免见面的尴尬的良方。
但是,如果错过了当面交流的机会,也许会丧失一次选择人生命运的机会。所以,人生交往应该坦荡,有什么就当面说,不一定要有意“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否则,说不定,你会后悔的。时代不同了,现在避免见面尴尬的方法多的,比如,发个短信,写个邮件,上个QQ┅┅
2012-11-13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心中有佛与眼中有屎
下一篇:消费电子热消费者想买啥电视看奥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