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另类名人

话说另类名人

鸿筝杂文2025-04-20 01:44:17
当今时代正是名人辈出的时代。教科文卫,航天探险;音体演艺,国学史学;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不少名人。诗人作家,明星名模,就更是不胜枚举。真是群星在争辉,明星更灿烂。诚然,成名的滋味是甘甜而悠长的,但成名的道
当今时代正是名人辈出的时代。教科文卫,航天探险;音体演艺,国学史学;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不少名人。诗人作家,明星名模,就更是不胜枚举。真是群星在争辉,明星更灿烂。
诚然,成名的滋味是甘甜而悠长的,但成名的道路却是曲折而漫长的,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可是现在不少人成名心切,偏想通过捷径轻松获得“名人地位”,产生“名人效应”,从而捞取好处,于是不断求索。精明的文字商便投其所好,于是乎一种专门收集“名人”简介的纲目式《XX名人大辞典》便应运而生。征集“名人”入典的广告铺天盖地,只要交钱,便是“名人”,成名之易,令人吃惊!
我知道,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的名字不仅仅收集在史书上、《辞典》里,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人们的口碑,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上,时代相传,经久不衰,一直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和崇拜的偶像。
历代名人数不胜数,他们成名的原因尽管各不一样,但有一点肯定相同,那就是,他们都不为成名而做事,都是因为做了实事而成名。
不难想见,当年屈原被逐而赋《离骚》,肯定没有想过“稿费”和名声;司马迁傉受“宫刑”而著《史记》,也绝对不是为了版权和成名;越国大夫范蠡跟随越王备受艰辛,冒死去吴国做人质,而当越王功成复国时,他却弃官退隐。他的壮举也显然不是为了功名。
而现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年代,却产生了另一类“名人”。这种“名人”的名字虽然也收集在《辞典》里,形式上与历代名人并无二异,本质上却相去甚远。简而言之,至少有三大差别:一是历代名人的名字是由后人收集入典,功过是非全由后人评说;而现在的这种“名人”是亲自编撰,交费入典,有功无过,自我标榜。二是历代名人都因做了一番惠及百姓的事业而不意成名,现在的这种“名人”,却是为了成名而无事找事,刻意去做劳民伤财的赔本事——花钱买名声。三是历代名人尽管生前卓有贡献,但是,直到临终或许仍未成名,即便留有巨著,也恐怕还是手稿;而现在的这种“名人”却可以杜撰功绩,一夜成名。要成宇宙级大作家也不必吃苦写书,只要拟个标题,无需看验作品。
每当说起这类“名人”,我就不禁想起臧克家笔下的那种为了不朽竟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
是的,这类人也成了“名人”。他们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上,在不学无术的官僚那里,骗得了名人头衔,捞取了名人好处。但他们别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不起淘汰,就连短暂的时间小溪水也必将他们冲刷得无影无踪。他们是什么?他们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派生出的另类名人!
我可以料想,他们在生人面前一定会郑重其事地翻开《辞典》一页,指点着标榜自己“丰功伟绩”的百来个文字,再次陶醉,好好过把“名人”瘾,但我却不敢想象他们将如何面对捧着《辞典》,张开嘴巴的儿孙……
(本文最早公开发表于2000年10月29日《井冈山报》,现有改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