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啊,爱是最好的教育
爱字我们每个人可以说都会读都会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都会用。在这里这个“用”字绝不是利用的意思,它应该是从内向外自然而然地一种释放,生活接触到了它,生活会变得美好,自然接触了它,自然会变得亲近,人们
爱字我们每个人可以说都会读都会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都会用。在这里这个“用”字绝不是利用的意思,它应该是从内向外自然而然地一种释放,生活接触到了它,生活会变得美好,自然接触了它,自然会变得亲近,人们接触了它,人也会变得温暖。不知道我们注意过没有,在繁体字里面这个爱字是这样写的——愛,字的中间是个心字,也就是说爱应该是有心的,古人造字时就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爱是自心里来的,离开了心也就无所谓爱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心中就缺少爱了呢?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生活中我们看到或感受到的爱的教育还有多少?我们的教育中还存有多少爱的成分?这些问题回答起来看似很难,其实我说也很容易。看看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他们就是标准的答案。一、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说中国的素质教育是“幼儿园学习小学的课程,小学学习初中的课程,初中学习高中的课程,高中学习大学的课程,大学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学习做人”。听了这句话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深切地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打上了功利教育深深的烙印,被牵着鼻子一步步越陷越深,等他们自认为跨过了一道道艰难险阻是人生的胜利者时,才蓦然发现他们从来就不曾拥有过人生最基本的权利——爱。他们付出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得到的却只是一张张用数字评价人生成败的试卷,这个代价确实太大了些。相比而言,那些最终考入大学的孩子还应该算是幸运的,他们还享有补课的机会,大多的孩子将会被这无爱的教育淘汰,谁会为他们补上这一课?谁又为这件事负责?试想一下他们会在无谓的竞争和假想的冷酷中怎样终其一生?
看看发生在社会中活生生的事例吧。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因为打扑克时的几句玩笑话,就怀恨在心,连杀四名同宿舍的同学;北大医学院的学生安然杀死自己最好的朋友熊一平,却是因为人家比他人缘好,他喜欢的女同学却爱上熊一平;河北的一名中学生因嫌母亲管理太严格,举起榔头砸向了熟睡中的亲娘;还是河北的一名中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害怕受到批评,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方法,拔刀将在厨房做饭毫无防备的母亲刺死;清华大学生因发泄情绪,就用硫酸泼熊;复旦研究生虐猫事件;两名十三四岁的小学生为了零花钱绑架杀害低年级的同学;石家庄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市中心广场上跳下高楼;我市某中学的一名高中生跳楼自杀;某一名牌大学的同一座楼上连续跳下九人……据资料统计全国有近300万的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厌学或辍学。这些还都是发生在教育阶段之中的事情,哪一件不令我们痛心疾首?升学还是升学,就业还得就业,他们从我们社会提供的教育中学会了什么?他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任何一点压力都极有可能突破他们脆弱的心理防线,不是迁怒别人就是自我戕害。我举的这些事例还不包括发生在校园以外的,有的教育工作者肯定会发出疑问,社会治安问题也要教育埋单?是啊,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担错误,天下也没有要求教师要替他的学生蹲监坐牢,但作为有良知的教育者他定会囚禁于自己心灵的炼狱!
“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但现在看来我们却输在了终点线上,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到达不了终点。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道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数学题是有一个大水池,一个注水龙头注水,一个排水龙头排水,问我们多长时间将这个大水池灌满。当老师把题出给中国的小学生,学生们都埋头苦算起来,当老师把题出给美国的小学生,他们却没有一个计算,他们的一致回答“这样的事根本不会发生在生活中,这是在浪费水资源”。笑过之后,我们确实需要反思,我们只有考试没有生活。我们还在一代代人重复着这个数字游戏。当我们看到孩子不珍惜水,不爱惜粮食,我们应该责怪谁?在我们的教育中,孩子一点点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我们怎能去要求机器有感情?有思想?有创新?有热情?有爱?“我们考不过你们,但你们却必须向我们购买技术。”这是外国人在网上的炫耀之词,一部DVD机市场利润是20美元,因为核心技术是购买外国的,人家就要拿走18美元,我们劳作半天只有可怜的区区2美元,我们的民族工业靠什么去振兴?我们培养出的孩子在人家眼中只是廉价的劳动力而已。
学生真苦,教师真累,民族的未来真的很危险!三名教育工作者上书国务院领导,大声疾呼:我们再也不忍心看到学生在中、高考恶性竞争的漩涡中痛苦挣扎;再也不忍心看到基础教育漠视人的特点,在严重偏离国家教育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二、教育的原点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说是真的出现了问题,至于出现了什么问题,我想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寻求答案。把我们现在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最初的目的来比较一下。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教育的最初目的,也就是教育的原点在哪里。
“我失恋了,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这是电视剧中的一句对白。正是因为丢失,才使我们对事物有了新的发现。生活是这样,教育也是如此。当教育失落的时候,我们才想起去找寻教育的原点。①据说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而又最勤劳的两个民族是中国人和犹太人。这个问题是: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会进一步引导。它应该是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如果孩子仍然无法回答,母亲就会告诉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在对事物的选择中,人们发现智慧就是教育的原点。我们知道犹太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特别是在二战期间遭受到德国纳粹的疯狂屠杀,他们正是因为携带了智慧逃命,才在世界各地生存下来,并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惊人的财富,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的多,意义也大。解决问题只是实验手段的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改变思维方法,有创造能力才行。”为此我不由地想起当人们问罗素为什么落伍时,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发现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