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仁爱
孔子诞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今山东省人,我国儒学的创始人,一部《论语》使他进入了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之列,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将孔子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我不只一次捧读过《论语》,每次阅读都会为其
孔子诞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今山东省人,我国儒学的创始人,一部《论语》使他进入了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之列,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将孔子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我不只一次捧读过《论语》,每次阅读都会为其所显现出来伟大思想家的那思想的光芒所激动、所折服、所浮想联翩。《论语》贯穿中心的思想就是“仁”,据有关资料统计:“仁”在其著作中就出现了109次,其基本含义就是人道主义的“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就是思想家的思想精华,其所提出的大爱思想就是在现在也是有其不朽的意义。我们所奉行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已贯穿在我国的整个历史中,被尊崇为“圣人”一点也不为过,就其语言精华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已广泛使用,没有了孔子的哲人睿语,我们的语言将逊色不少。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个人主义膨胀,拜金主义盛行,为此,在现在尤其是要讲究“仁”,就是爱人,爱护人,扶老携幼,互助为人,博爱应是现代人所遵循的理念。不少的官员贪污腐化、损公肥私,社会风气的萎靡,这哪里谈得上“仁”?纯粹是爱己、拜金。“苟正其身矣,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是一个人,如果总是拿着镜子照别人,或是口是心非,抑或是门里看不到门外亮,自己一意孤行,为所欲为,到头来何为表率?何谓领导?何谓公平?哪里去谈“仁爱”?孔子又教导我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如何让别去做到哪?所以说,我们要以贤者的思想来教育自己,警示他人,
见恙者而不问,遇伤者而不救,见羸弱者而不扶,呜呼!侪辈之心岌岌危乎?
见贪者不谳罪,气佞者而不抗,对利己者以扶手,噫于乎!吾辈之德焉正矣?
试问,现在的不少人是不是对一切变得麻木,而缺少“仁”了呐?在现实面前我们过于悲观要不得,盲目乐观更是不可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我们在过去教育方面的缺失,一切向钱看是社会的大敌,一切以仁爱为本,才是社会所要树立的道德准则。
仁兴、德立、倡公平,和谐社会才能有望,否则,社会中人如果都心怀愤谩,丢失掉起码的社会公平,一切酷刑是扭转不过来的。
仁爱,放在现在就是:老有所养,少有其爱,女有所佑,壮有所劳,息有其屋。
说白了就是要进一步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把那些已有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法规真正地落实下去,纸上谈兵或是束之高阁,或是有的单位执行,有的单位置若罔闻,而我们的执法部门不闻不问,这好比是一块云下的不都是雨,何谈和谐,哪来的公平?雨露均沾,这是古代贤哲在远古的呼唤。
社会的存在最关注的是要有一个基本的公平,这是底线,也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努力维护的底线,关注弱势群体已成社会的共识。
我们有必要在捧读古籍书刊时首选《论语》,更要有孔子的胸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把我国古代贤人的“仁”融化在每个读书人的灵魂里,让其发扬和光大。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就是要以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价值为基本的目标,以我们现有的社会价值观为导向,以“仁”为魂,全面建设我们理想的小康社会。
一个大爱的社会,就应成为我们人类的社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