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行

东太行

采拾散文2025-08-12 17:11:23
品过秋山老师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中心的太行山水图文后,一直有一种太行行走的愿望,想走入太行山之气,之灵,之魂。前些日子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太行之行,我们到了位于太行最东面的云台山,在这个太行的俊尾
品过秋山老师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中心的太行山水图文后,一直有一种太行行走的愿望,想走入太行山之气,之灵,之魂。前些日子终于有机会得以实现太行之行,我们到了位于太行最东面的云台山,在这个太行的俊尾上走了一趟。
云台山位于河南与山西交界处,主要属河南省管辖,兼顾南北山色之景,有“小九寨”之雅称。赵老师为之说文,汤姐姐为之颂歌,美丽的景配上浑厚的音,优美的情放飞愉快的歌,一个神奇的世界映帘在我们眼前。
气派的景区入口,宾馆式的售票大厅,温馨与礼仪在这里无声地迎接四海的来客,井然地座上景区的班车,我们的云台秀色便迎目而至了。远观云台与北方的山绝无两样,浅浅的苍翠覆盖顽强的岩石,逐一高耸入云,片片的沉积岩述说时空的变迁,整齐而浑厚,高远而深邃。我们随车前行至半山腰,远处的群山清晰可见,一丛丛浓绿,丝毫让人感觉不出秋的浓厚,倒是那一串串可爱的小红柿子表达了丰收的喜悦。我们的第一站便是云台最有名的红石峡。
“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我们浓秋入峡,不知道峡谷会有怎样的色彩的色彩呢?顺着峡谷上的栈道,我们缓缓而下,斗折蛇行而望见第一幕瀑布,遥望白帘,目睹绝壁,耳边水鸣之声由远及近,四处人流涌动,弯曲不见首尾,抬眼仰望,巨石欲合,仿佛似呵护峡谷中的一切。“啧啧”之声由弱变强,人流由缓变滞,前面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山水。故不其然,过了石桥便能在瀑布之上行走了,水贴桥下过,人从桥上行,瀑布飞溅,凉意达心,顿时悠然嬉戏于泉水之中,汪汪碧水荡漾漫漫秋潮,随一落叶奔流而下。回过头来望见来时的栈道,壁立于悬崖之上,森然如崖壁一刻痕,左右山石现在还都是沉积岩,红色的石头依然没有现身。我们继续前行,重上栈道,徘徊于汪汪绿水之侧,栈道内侧也有一缕清澈的水流,崖壁上的落叶均随着这缕细水悠扬起舞。一潭碧水不再只是水的流动,鱼和水草成了水中的美卷,一条条青荇整齐地播撒在水潭中,与峡谷中的翠林倒影合在一起,影和荇便有些分不清了,仿佛水底有另一个秀色的世界,那些深谷中的鱼便生活在那个世界里,也许下面真的会吸引来“鱼美人”。鱼儿喋喋嬉戏,潭面泛起片片水纹,倒影中的小花便笑了。人流更慢了,估计前面好的风景更多,又转过一道弯,便到了“龟背石”的领地。这块大石头从海洋底部而来,露在人间已跃千百万年,均质的刻纹上可谓是写满了年代的沧桑,如今它依然在守护潺潺清泉。水越来越浅,水底的青荇变化成青苔,淡淡地铺满了整个水面,一条浆洗过的波斯绿毯呈现在游人眼前,若不是秋意已深,大多游客都有涉水的愿望。渐渐峡中的草木也多了起来,山边的野菊黄得格外眼熟,这不正是那颗家乡的野菊吗?她怎么也到了这僻静的山谷,并且顽强地扒在绝壁上与秋风为伍。水由青变绿,水流也变得细而急,再向前行便有水珠溅到身上了,原来侧面崖壁上也有细瀑流出,它从草木之中泄下来,飞溅数丈,银珠满地。由崖壁侧面窥之,其旁枯树残叶,令人想象到百花之春,花树依白水,清水溅起,花瓣飞舞,景色迷人而高雅,山水青远而幽静。经过这段峡谷后,水声又变大了,水流又变得喘急了,走近后,水流如狮吼般从峡口中涌出,直奔向前,惊叫之声再起。队伍在此几乎停滞,后面真不知有怎样的美景勾勒着峡谷山色,终于能转过黄龙瀑了,这样便可以拿涅住黄龙的巨尾了,原来,它的巨尾是片片的画帘。画帘上闪耀五彩的光芒,手中的相机不由地举起,连续的快门过后,反观成型的照片,没有一张能表达那“天然壁画”的神貌,立即全部删除,重新快闪,终于有一张有了牵强的光彩,便即刻四下招摇。这一小段路实在是太美了,不觉便责怪起队伍走得太快。行至此处,我们才见到红石,它还隐现在水帘之下,仿佛小荷露角,再转一个角,血红的红石便完全呈现在了眼前,据说拍了红石会有好运,所以以后见到的红石基本都一块一块地凹出着,就像是被拍进去了一般。红石已经找到了,我们的瀑布还没有看够,一明一暗的“天女散花”给与我们足够的眼福。我们顺道而上走出了峡谷,只远远地看上一眼“苍龙涧”,暂时没人打扰幽林深处“苍龙”的栖息。走上台阶,走上高高的水坝,广阔的子房湖浩荡于眼前,传说子房曾在这里操练过兵马,汉中的勇士便从这里走出,统一大业后,子房又退隐于此,完成了一个自然的循环。
再次登上景区的旅游车,我们驶向潭瀑峡,又名“小寨沟”,传说唐王在此设小寨点将而得名,也类此名云台山被称为小九寨。
进入寨内,我们沿溪流而上,溪水噙着一旁的石板路,行人走在石板路上,脚下便有一股水的清凉。这里的溪涧与北方山涧宛然类似,除一旁灌木多上一层外,那溪流中顽强的原石都是那么光华照人,柔和的小溪同样也在述说出路的艰难。溪急成瀑,溪缓成潭,瀑与潭交替于整个峡峪之中,瀑下青苔承底,帘下起舞,绿意尤甚;潭中青鱼畅游,天地虽小,其乐无穷。途经“Y”字瀑达到“水帘洞”,串串细水润生绿意繁茂,棵棵厥草演绎世间沧桑,水帘洞下,落叶飞旋,潭水碧绿诱人,落下的黄叶化为一条条远航的小船。路过“不老泉”就离传说中的小寨不远了,游客纷纷停下脚步,不遗余力地品装着不老泉水,祈福健康与平安。经过遗留溪边的“试剑石”,我们登上一个高高的平台,平台上能俯视溪流至上而下的全貌,也能远望溪流发源之处“龙凤壁”,景区称它为“唐王点将台”,究其视角,能轻易地收下整个峡峪之貌,堪称点睛之笔,不为虚名。
返回峡口处后,我们依导游之意入了猕猴谷,看看那漂亮的猕猴怎样群居在山谷之中,我想这种打扰并不是太合适,我们有我们的人群,它们也有它们的猴群,不过听说那样的猴群不多了,便多了几许好奇。从来来往往的人群得知,猴群没发现,倒是人群不少,到了半山腰,我们只看到人为准备好的十来之猕猴,它们四下游动和游客争抢事物,没有一点怕人,这和动物园里关着的猴群没有两样。估计真的是人太多,猴群已移居深谷之中,族群走了,这些抵挡不住美味诱惑的猕猴自然成了戏耍的对象。
在峡谷中游弋许久后,终于有机会行走于太行山之上了,这回我们要攀登的是“小北顶”,又称“茱萸峰”,“茱萸峰”因其传说与王维思乡有关。登峰之前,导游与我们有约,“最先登顶者,他有奖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