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学

乡村教学

夾袢散文2025-09-02 08:24:34
夏日里,长长的暑期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费,当然更多的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我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以前总是在爸妈的庇护下长大不
夏日里,长长的暑期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费,当然更多的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我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以前总是在爸妈的庇护下长大不知外界社会如何现实.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次实践中增长见识,更为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融入这个社会的大家庭,并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差距。
为此,我在考试前就找了一份教辅导班的工作,在7月3号考完试隔天我就一个人收拾行囊到茂名高州兰田村,整个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其中有收获也有挫折。由于兰田村是属于比较偏远的山村,交通相当不便,当地人多以农业为生计,生活很是清贫,学生学习的条件也是比较差的。因为这不同于学校开展的“三下乡”,没有顶着闪耀的光芒,没有十几个同学陪伴和互相照顾,有的只是一个人对着一整个辅导班,16双眼睛天真地看着我一个人,静静地听着我为他们讲授的英语数学和计算机;有的只是一个人解决一日三餐,乡村的早市是那么的喧闹,为了肚子不得不早早起床去买够吃一天的菜,下完课还得拖着疲累的身躯自己煮饭;有的是生活作息的不适应,相对于学校,这个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乡村,于是养成我那一个月都是晚上九点就早早睡觉,早上五点半就早早起床了。
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忽然有种错觉,可能就是代沟吧。这些90后的孩子张扬、自我。而这种特点与其说是个性,我倒觉得是任性吧。这群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然而成绩却不是很好;经过那么多天的相处,我却认为是懒惰。他们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可是除了耐心别无他法。每当他们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们,耐着性子给他们讲下去。听课时,也常常处于梦游状态,从未做笔记。这正是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懒汉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诫他们,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成绩提高。其实受挫最大的是他们的不懂装懂。明明讲过的内容,过了两天,检验复习的时候,我把那几道习题拿出来,让他们去做。结果,他们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是我辅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那几道习题,他们根本没听懂。答案在于他们的懒惰思想使他们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放弃,不懂也懒于发问,因为他们懒得钻研。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才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难处。
其次,这次工作,也让我从中文的角度,从师范专业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教学。
从事教学工作一定要备课。虽说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教教小学生是绰绰有余,但我还是找齐了教材和资料笔记等专心背课,力求做到知识上准确无误。除此以外,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太难了,虽然事前早有准备。现在的课本是将我们那一代的初中课本压缩而来的,怪不得现在的小学生会觉得英语很难。另外,我发现现在的英语教学虽然比我们那时的要完善,但教师的水平还是很有局限性。
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在学校的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那个也帮了我不少。这群农村的孩子长在这个密不透风的山区里,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无从得知,视野也就相对于城市的孩子要狭隘很多了,同时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平时课余时间我也经常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像他们这些刚刚经过小学生中考之后难免会想让自己尽情的玩耍,谁知村委会这里办辅导班,目不识丁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深知知识是帮助他们脱离贫困的重要生产力,于是不顾孩子是否愿意来上辅导班,就交了钱让孩子到课堂了,这对孩子也许是好的,但像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束缚,正值叛逆期的他们就起了反抗心理,上课也喜欢叽叽喳喳讲话,成绩也就难免无法提上来了。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不停鼓励他,让他们能重拾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也是能学好的。鼓励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真的好似“万精油”。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不像城市的孩子下完课之后就可以去玩或者去干一些其他事,他们一回到家就得抛开他们干净的课本,跟他们的父母一起去田地那里帮忙干农活,没有什么课余时间是可以学习的,每每看到他们那一只只沾满泥土的手指,我的心情难以言喻。深知把他们教好是我的任务,对我这个已经即将迈入大二的大学生而言,应该不成问题,要真正的让她在暑假这一次的学习中学到东西,而不仅仅是消磨时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我不敢以老师自居,但真的希望能帮助这群孩子做些什么。而这些将是我在踏入社会后需永远铭记的,耐心,宽容,关心,责任,友善。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年盛夏收获的最丰硕的果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