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能否一体化

农村初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能否一体化

鸾驷杂文2026-02-14 07:24:44
笔者作为农村一线从事工会工作的教师,多年以来,对农村教师的民生问题有所关注。多年的农村教师职称工作的实践,我看到农村中小学很多教师为职称问题所困惑。主要表现在现在农村初中小学之间教师的流动较大,小学中
笔者作为农村一线从事工会工作的教师,多年以来,对农村教师的民生问题有所关注。多年的农村教师职称工作的实践,我看到农村中小学很多教师为职称问题所困惑。主要表现在现在农村初中小学之间教师的流动较大,小学中学系列管理分立的模式不方便农村中小学职称管理,不利于调动流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呼吁改变这种严格的中学小学分立的职称评聘模式,进行一体化管理。
这几年,农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小学教师互相流动很大。主要原因有下列:一是农村中小学以乡镇为管理单位,乡镇之内教师的调配的便捷性促进了这种流动。中小学之间学科教师平衡的调配,管理班子的调配呈现为经常化。二是前几年农村小学由民办教师挑大梁,当时新分配的大学生多数填补了农村初中教师的空白。这几年,当年的民办教师转正后已经相继退休,造成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缺乏。虽然很多地方采取了“农村小学校校进大学生”的弥补策略,但是仍难以改变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局面,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更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教师必须向小学补充。三是初中教师流动到小学以后,小学的部分老教师必须调配到初中门卫、伙房、内勤等岗位,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之间综合的平衡。
这种初中小学教师大量流动之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称管理的混乱。一是虽然存在着“转系列”职称调整模式,但是相对手续繁琐,年轻有为有学历的教师转到小学后还存在着不愿意转为小学系列的问题。硬性进行职岗相符的调整,势必挫伤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很多优秀的小学系列教师,特别是实现优秀大学生进农村小学政策以来,很多年轻有为有学历有魄力的优秀教师在农村小学出现,但是小学系列不便评聘副高职称的现状让这些人顾虑重重,后顾之忧严重,从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虽然小学系列存在着“小拔高”(小学高级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的做法,但是名额太少,小拔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远远不如在初中工作的中学系列教师评聘副高职称成功的可能性大。
鉴于此,呼吁农村初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淡化系列,实现一体化管理,从而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条条框框,让农村中小学教师轻装前进。

2008\4\6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