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醉里有乾坤
有酒就难免喝,喝了就难免醉。古人云:“酒独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我也不例外。上回文说酒解字。独落了一个“醉”字,是有“挂万漏一
有酒就难免喝,喝了就难免醉。古人云:“酒独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我也不例外。
上回文说酒解字。独落了一个“醉”字,是有“挂万漏一”、“避重就轻”之嫌的,于是而今就专为一个“醉”字谋篇,以致其全。
何以为醉?其解有二:一是饮酒适量,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致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可以致醉,无致于乱”。此之醉即为饮酒适量,诸葛亮告诉他儿子的话,我们也是应该听的,这里定没有讹。二是饮酒过量,今多取此意,韩愈有诗云:“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这里的醉已是麻痹了中枢神经,即是喝多了。
醉字向来为古人所青睐,有好多人以醉字命名号,欧阳修自名醉翁,白居易自名醉尹,还有醉士、醉侣、醉汉、醉客、醉僧、醉侯等等,指的全是好酒之人。还有醉猫、醉狗之流,说的虽是动物,但实际上指的是谁,谁自己也会知道。那么,醉鬼又该算什么呢?这是恨酒之人对爱酒之人的蔑称,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古代的词牌、曲牌名中,涉及醉字的有很多,可查的就有25个,并美不胜收。如醉中天、醉太平、醉花阴、醉东风、醉中真、醉娘子、醉扶归、醉琼枝等等。唐诗人、宋词人中,恐怕难找出一个没有用过醉字的。
醉并不专用于人,有很多别的事物也名之为醉,醉美人是海棠的别名,醉西施是牡丹的一种,醉杨妃是一种花名,醉杨妃色即是粉红色,美又切合。单就从这几种来看,名之为醉之外,又有美人相伴,如西施、杨贵妃之流,可见美人之醉态也很美,东施效颦惊四邻,效醉如何?恐怕更恶心人。长相差点的,如长得比我还砢碜的人,最好还是别喝醉了,或者在没人的时候自己喝,省得吓着别人。
醉乃学问,是美景是丑态泾渭分明,陶渊明的醉菊,李太白的醉月,苏东坡的醉天,李清照的醉心,欧阳修的醉亭,王摩洁的醉柳,白居易的醉舟,杜子美的醉歌,郑板桥的醉竹,韩退之的醉雪,杜牧之的醉雨,曹雪芹的醉石,无不饱含着醉景之外的深义,可见醉的学问真的不小。但若像“老谁家的小谁”,醉后上房揭瓦、路旁“浇花”,那就是醉得没学问。
“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陶渊明),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王绩),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形成了强烈反差;“醉后方知乐,弥胜未醉时”(张说),这感觉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白居易),此乃“为乐不知秋”,霜叶何以为春?“意如生物动,愁到醉人休”(林超),其实“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由此可见,醉的境界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一个“醉”字,让人心醉,但决不是烂醉如泥,酩酊大醉。是酒仙之醉,而非酒鬼之醉。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