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学生谈谈就业问题
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内忧”碰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外患”,今年就业形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有的大学生有了心病,走路、吃饭都在想简历投没投上的问题。据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数据显示,就业困
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内忧”碰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外患”,今年就业形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有的大学生有了心病,走路、吃饭都在想简历投没投上的问题。据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数据显示,就业困惑成为心理咨询新热点。某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人士认为,优秀学生因就业受挫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会更严重,他们觉得“自己这么优秀却也找不到工作,向家庭、社会无法交代”,变得焦躁,自信心受挫。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毕业的大学生的情绪还直接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心理,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
我的观察,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多数存在着一些不良观念问题,尤其是不能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下的“就业”问题。
一是强调专业对口。有很多大学生说起就业就说“专业对口”,因为学了几年的专业,信心百倍的攻读了的专业不想放弃,发奋成为一方面的“专家”。但很多专业社会需要和人才需求产生矛盾,为了就业要暂时放弃“对口”也是很好的选择。有的人受父母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还不能较好的端正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父母应加以转变和引导。应该“先就业后专业”来适应自己和社会,要看到先进行社会实践和减轻经济的压力,是很好的就业“权宜之计”。国外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成功人士、官员、企业家、作家等等专家才人都不是专业对口的。
二是讲求待遇。在大多数专业供大于求的现实下,社会是不会出高待遇用人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用人规律。有些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医学、财务、管理、法律等等,学会先就业实践,练出真功夫再求职就有资本了。先别管进门的待遇,这是明智之举。想到,以后的机遇很多,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三是眼高手低。有些社会岗位与大学所学的专业理论相差很大,有很多岗位是凭社会经验和自己的智慧工作的。一就业不适应就被辞退或跳槽,这是很不好的就业观念。如管理、营销、中文、外语、文秘、外贸等等。社会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遇到一学外语的大学生学,连续跳槽了三个地方,后来还是做了一名办公文员。说实在的,干好了一名文员就不错了。她和我说,再跳槽文员也难找到了。
四是挤城市。这些大学生都到中等以上城市求职。越积越多,县城要人他们不去,就等就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师范、医护等等专业,农村很需要但就是招不到人,有的去了一年就走了,宁愿蹲在家里也不出去实践。我亲戚的一个孩子,华中师大毕业,很多县级市教育部门要他他几次都不去,现在还在家等招聘。
五是不敬业。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后,不能吃苦,敬业。不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被单位辞退。这山看着那山高的不计其数,有的因为有高学历就不安分,今天考那个明天考那种,几年过去什么也考不上,虚度了年华。
六是不能自主创业。现在了还感到干个体不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自主创业是大方向,80%的人都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生存、发展和贡献。国有、事业、机关等有几个岗位?温州人的就业观我们怎么不效法?《温州人》这本书中举了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机关不做自主创业,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
说了这些目的就是让大学生端正当前的就业观,抓住机遇走好自己的一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