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情却似总无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翻开泛黄的古诗集,偶然的遇见了杜牧,读懂了他那颗破碎的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又是怎样的哀伤?只需要用一句“替人垂泪到天明”便可以完全梗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翻开泛黄的古诗集,偶然的遇见了杜牧,读懂了他那颗破碎的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又是怎样的哀伤?只需要用一句“替人垂泪到天明”便可以完全梗概一切难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内心世界。
读完杜牧的《赠别》,我一直在怀疑他本人是不是一个极度花心之人,否则又何来“多情”之说呢?我也曾经在想是不是该用最锋利的语言来斥责他的“多情”?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杜牧骨子里就是一位衷情的人。“多”,不是泛滥;“多”,不是虚情假意;“多”,更不是爱情的变质。反而,是刻骨铭心,是浸泡在臭水沟里仍旧散发着香味的。只是,爱情是靠双方用坚贞,用生命,用真心来维系的。杜牧错了。他错在一相情愿,错在了过于的专注,错在低估了现实的反击力。酒醉方知爱太深,灌醉了自己,灌醉了灵魂。手端酒杯,仍旧是一脸的横肉,皮笑肉不笑,甚至于连笑都成了问题。“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一个人在为爱情挽留,付出了一切可能付出的一切,最后只有哭笑不得的结果,不应有悲?不应有愤?
杜牧还是没有想通爱人离开的理由。如果杜牧活在当今社会,便能找到《怎么忍心放开手》来浅唱低吟。杜牧一直在思索着即便蜡烛这样的“无情”之物亦有心,为什么人没有呢?蜡烛有芯人无心?难道真的应了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留给自己无尽的伤。独坐在窗下,眼泪似乎不属于自己控制了,泪成汪洋,浸湿了麻木的人,浸湿了破碎到不能再破碎的心。可是到头来,你会发现甚至于这些眼泪也不是为自己流的。何等的悲哀?替人垂泪到天明。
到底是谁多情?到底又是谁无情?一切在天理循环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葡萄滕上的百合花
下一篇:鬼斧神工的野柳地质奇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