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的潜规则

命名的潜规则

朋燕散文2025-09-10 11:29:17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别说人有名字就连猫猫狗狗、沟沟坎坎都有自己的名字。在鲁西南平原大地上坐落着密密麻麻的村庄。村庄发展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像一串串的葡萄。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在这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别说人有名字就连猫猫狗狗、沟沟坎坎都有自己的名字。在鲁西南平原大地上坐落着密密麻麻的村庄。村庄发展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像一串串的葡萄。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有自己的历史。
在这里是一马平川的沃野,望不到头的庄稼,让人喜不自胜。一马平川是从大方面来说的。一马平川的土地被村庄分割成一块块,一片片村庄看起来是个界线,是个临界点,逻辑上讲的通,其实村庄是个中心,四周的土地都是村庄的领地。
这里的村庄名字很特别,因为名字特立独行。
村子的名字多与楼有关,这里的楼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吕楼、马楼、王楼、汪楼、楼庄等等。现代的大都市是高楼大厦的集合体,楼房越高越大越多就代表城市发展的越快。现在的都市人都住着楼房谁敢用自己的姓氏命名自己的楼房?古人的魄力勇气实在是大大的超越了当代人。
在过去,人们也是向往着楼的。人们盖不起高楼大厦,但这并不能阻碍老百姓对自己所拥有的房屋的称呼。普通的人家,在自家大门口用砖木、甚至是茅草弄个门面,称之为门楼。其实那时的楼,不象现在的楼房,盖起来就亚洲第一,世界之最。
平房上再起一层带房檐的屋子也就是所谓的楼了。这样子的楼在旧社会的地主家庭还是能盖起来的。许多村庄都有地主,姓吕的地主在村里盖楼,他有势力就把村名改为吕楼,姓李的地主也能盖楼,就叫李楼。于是出现了许多带姓氏楼的村庄。楼庄的地主多,都能盖楼谁也不能压倒谁,势均力敌,最后大家战平手妥协吧,协商解决,大家不是都有楼吗?就叫楼庄。
村子起名不一定非得霸权暴力,如何命名?
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孙湾、魏湾、塔湾等等,这些村庄的名字都跟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有关。
孙湾有几百年的历史。孙湾最早是在明代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河南祥符县,后来又在清朝嘉庆年间迁至现在的位置。孙湾现在的位置正好处在黄河古道的拐弯处,因为孙氏讳祖郁常首先定居在此处,所以就叫孙弯。因在黄河边于是就把孙弯改为孙湾。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黄河经常泛滥,于是村民经常四处迁移,受尽了苦头。先人受苦受累,后人享福。国家为了补偿村民四处迁移的损失,国家规定凡是在黄河故道、水库区里的群众,不分年龄大小都得到精神上安慰、金钱上的补偿。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植树后人乘凉。
塔湾魏湾也是因在黄河故道的拐弯处而得名。
因黄河而得名的村庄还有谢滩,顾名思义,谢滩当时处在黄河滩上。谢滩在漫漫的黄河滩上战线拉得很长,后来又分开为东谢滩、中谢滩、西谢滩。
有些村直接用“庄”来命名:刘庄、谢庄、姜庄、黄庄、李庄等等。庄的繁体字是“莊”,“莊”是形声字(会意兼形声)。从艸,从壮,本义:草大。《唐韵》上说,莊就是草长的盛貌的意思。这些村庄的住户人家也不一定懂得什么造字法,也不一定知道什么《唐韵》,但是,他们选定他们安家落户的住址的时候都希望以后的日子能红红火火。
草是生命力非常旺盛的一种生灵。不管多么干旱,你看沙漠里的植物都能顽强的抗击风沙。也不管盐碱多么厚,草照样直立着,微笑着迎接风雨太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他们生命力旺盛的真实写照。现在的村庄发展的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有草一样的生命力。一个村落就是人们的聚集地,有了万物之灵,一切都有了生气。
村庄原指建在田野山林间的住宅。现在人们住的村庄被城市包围,最后被城市吞并,仍然叫什么什么村,城市里的村庄显得多么的另类。在城市住腻了的城里人开始向往村庄的生活,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要造一个村庄——别墅。其实村庄就是早期的别墅。好像人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人口聚集在一起,就有了交往,就有了需求,于是出现了许多集市,许多村因此而得名。如长乐集、刘庄集、大寨集等等。这些带集的村庄开始也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集市。说不定就是小葱换豆腐或者是鸡蛋换鸭蛋的交易。人们之间简单自发自助的交易就形成了集市。后来有些村庄虽然也带有集字,却失去了她的本真,名不符实。
任何事物的名称都有其法则。有些事人能控制,有些事爱莫能助。老子说的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人世沧桑,世事无常,难道宇宙间也存在潜规则!

2010年2月9日写于世缘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