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五节,重五(午)节、端阳节等。端是发端、开始的意思,就是“初”,端五即初五。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端五为端午。这里的“午”不是五日的“五”,而是指五月。古人以干支纪年、纪月、纪
端午节,又称端五节,重五(午)节、端阳节等。端是发端、开始的意思,就是“初”,端五即初五。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端五为端午。这里的“午”不是五日的“五”,而是指五月。古人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年、戊午月、癸丑日等。其中地支纪月是固定的,从农历11月起始,为子月,推到五月正好是午月。端午节即五月初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同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与古代巫术、巫医有关。立夏、小满过后,天气渐热,雨水充沛,草木繁盛,毒虫滋生(古人有五毒之说,即蛇、蜈蚣、蝎子、蜥蝎、癞蛤蟆),所以五月又称“毒月”。端午节人们开展清洁扫除、却邪驱毒的活动。与春节掸尘一样,是又一次全民大扫除的健康卫生活动。比如,用兰草烧汤沐浴,称浴兰汤。挂艾叶、菖蒲、大蒜头,饮雄黄酒,佩香囊(香包)。艾叶、菖蒲、蒜头、雄黄都是中药,具有消毒灭菌作用,《本草纲目》有记载。还有供钟馗、贴符箓的习俗,有些迷信的成分,现已不见。
古人有很多咏叹端午节的诗词,写到上面这些习俗。如欧阳修《澡香兰淮安重午》就提到“盘丝系腕”(用五彩丝带缠在手腕上),“澡兰”(兰汤洗澡),“剪菖蒲”等。苏东坡《浣溪沙》里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在漫长的沿革历程中,被后世的人们赋予了许许多多人文的意义,具有了深厚的文化色彩。在北方,人们把端午节与纪念介之推联系起来。本来寒食节是专门纪念介之推的,大概人们特别是晋地(山西)的人们还觉得不够吧,又增加端午节来纪念他。而南方则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浙江一带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曹蛾的说法。但就全国来说,最普遍、最深入人心、影响最大的还是纪念屈原。这不仅因为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还因为屈原为后世留下的千古绝唱《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个联系就是吃粽子。人们包粽子是为了将粽子抛下江(汨罗江)去喂鱼,免得鱼类去伤害屈原的遗体。其实粽子的历史远比屈原的年纪要大,具说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了。而把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正表现了后世人们对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景仰和爱戴。
过端午划龙舟也是一项重要活动。
据说北方人过端午节不及南方人重视,也没有南方人隆重。
随着改革开放,洋节涌入,民族传统节日日渐式微,观念意识传统逐渐淡薄。正当国人津津乐道洋节的当口,韩国人却紧锣密鼓地将端午节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如梦方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得以重归故里。这既是一个讽刺,也是一个警示。
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不能丢!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