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
一天,坐在家里,百无聊赖,莫名的烦躁,于是带女儿去朋友家串门,恰逢朋友要回乡下老家,朋友邀我同去,心里极大的不情愿,以彼时的心情,走到哪儿都无法平复纷乱的心情,但是朋友极力邀请,盛情难却,和他们一道去
一天,坐在家里,百无聊赖,莫名的烦躁,于是带女儿去朋友家串门,恰逢朋友要回乡下老家,朋友邀我同去,心里极大的不情愿,以彼时的心情,走到哪儿都无法平复纷乱的心情,但是朋友极力邀请,盛情难却,和他们一道去了。朋友是有车族,油门一轰,就出发了。说是乡下,其实应该是城乡结合处,极目望去,便可看见城里参差不齐的“石林”——钢筋水泥森林,村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房,蔚然成风。时隐时现的小瓦房,已成了村里的一个缩影,一个点缀,唯一让我感受到乡下的气息,就是在矗立在风中的鸟巢。朋友母亲,带我们出去转转,说是去小庙。小庙,在印象中就是烧香拜佛的地方,从记忆里消失很久了,感觉就是一种迷信活动。也无地方可走,顺着她们就去了,来到小庙前,和我想象中大相径庭,由村里人,自发捐款,还有一些跳出农门的也大量捐款,盖了一所小房子,还有模有样的,庙的正门,贴了一副对联,横联是:学儒修道,左右联不注意了,单这横联就足矣,原来这烧香拜佛,已提升到国学的境界。
房间里一尊笑眯眯的佛端立在正中间,四五个精神矍铄的女老人在忙碌着,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特别是八十多岁的那位,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老得像一株植物一样有风骨,淡然,像这样年纪的人,灾旱寒暑攻其外,喜怒忧乐攻其中,什么苦没吃过,什么难没经过,但是,我在她脸上似乎找不到半点苦大仇深的痕迹,有的只是岁月的痕迹,像一棵风干的古树一样,或者说像一尊佛一样。不由得想起仓央嘉措说的一句话: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人们一说到佛,就想到看破红尘,皈依佛门,那是道行极深的禅宗,潜心研究佛学,以便普渡众生。而我们尘世中人,也就是众生,了解一点佛,只求自己渡自己。个人理解,说简单一点,佛,其实是虚无飘渺的东西,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味精神良药,是一种内在超越。身在尘世间,阅尽人间百态,岂能事事春色如许,说白了,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心理医生或精神导师。佛,既然称之为药,只有生病时才会想到它。无病时,它在天边,有病时,它在脑海,在心田。有时,佛就像臧天朔歌中所唱的那样: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佛与安逸享乐无缘,只与苦难有缘。佛或许就是苦难的化身。
或者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度过苦难,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打倒,只有自己才能把自己打倒,什么都可以倒,唯有精神不能倒。丘吉尔说过一句话:“当苦难战胜了你,苦难就是一种屈辱,你战胜了苦难,苦难就变成了一笔财富”。一个人的真正破产是绝望,一个人真正拥有的资产就是希望,在苦难面前,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救。佛,其实,也是一道心灵防火墙,什么苦难,坎坷,穿肠而过,经过沉淀,过滤,然后挥发,最后消弥于无形。中国人信佛,其实和外国人信耶稣,上帝是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无时不在,又无影无形。只是有的人把它具象化了,无形幻化为有形,吃斋拜佛,用具体行动来表明自己的虔诚。而自己,心情烦闷时,一句禅语即可拨云见日,心口豁然开朗,仅此而已,但已足够了。而在笑眯眯的佛面前——世人把观音菩萨当作佛的化身,都不敢走近,生怕这颗饱受尘世污染的心辱没了佛门圣地,真是有点叶公好龙的意味。
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了。有人说,我们都是信徒,有的是爱情的信徒,有的是正义的信徒,有的是权力的信徒,有的是朋友的信徒……信之得之,不管是什么信徒,都是种精神寄托,是一种信仰。如果有一天,我们一样都不信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国无信仰则亡,人无信仰则燥,我也发现自己为什么会烦躁了,原来是信仰缺失了,心里空落落的,或者说心荒了,烦恼才会趁虚而入,如杂草般蔓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把头抬起来走路
下一篇:当官的,您除了会当官还会干什么
相关文章
